珠宝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8年珠宝行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一方面现阶段的珠宝消费需求较为单一,传统婚庆消费仍是主力。另一方面,我国珠宝首饰的人均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较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意识的增强,也将为珠宝行业的未来发展制造更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珠宝行业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珠宝品牌的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也都以较快的速度扩张,为珠宝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体来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时期,珠宝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回顾我国的珠宝行业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行业数据统计可知,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珠宝制造行业收入总体呈不断上涨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60%。在2016年,我国珠宝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已达4405.38亿元,业内多个珠宝品类消费总量居世界前列。珠宝行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得益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价格战"转向工艺、技术、设计水平以及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上。按照这个势头,预计到2022年,我国珠宝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335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仔细分析我国珠宝行业的发展前景,之所以被看好理由为:一方面现阶段的珠宝消费需求较为单一,传统婚庆消费仍是主力。但随着居民对珠宝收藏和日常佩戴需求的提升,整体的珠宝消费能力也将随之提升。另一方面,我国珠宝首饰的人均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较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意识的增强,也将为珠宝行业的未来发展制造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综合来看,中国的珠宝行业的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需求回暖,内资品牌吸引市场关注
近十余年来,我国珠宝行业快速发展。自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2007年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以来,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珠宝市场也随之开始全面发展。2016年末,我国珠宝行业零售总额超过6000亿元,2012-2016年CAGR7.8%,预计在2021年规模可超过8千亿元。过去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消费群体的扩大也为行业带来更大盈利空间。2004-16年期间,我国GDP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我国总人口数从2000年的12.67亿人上升至2016年的13.83亿人,净增长1.15亿。其中,城镇人口占比在这16年当中提升21%至57.3%,数量上增长约3.4亿人。
(二)消费升级:能力、品类、习惯的多重升级
能力升级:收入持续增长,三四线城市空间巨大。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执行了近50年的黄金"统一购买,统一配售"的计划管理体制。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贵金属市场完成市场化改革。金银珠宝类消费占比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在之后的十余年内攀升。2003-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处在8000元-25000元的范围以内,名义增速总体上维持在年10%的水平线上。2013-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不断增长,截止2017年末,整体尚未突破40000元。按不同城市类别划分,一线城市(4个)目前已全部实现人均40000元,其中北京、上海人均已超过60000元;二线城市(32个)2018年实现40000元的城市个数有望突破25个;三四线城市存在较大上升空间。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珠宝首饰的能力及概率也有望相应增加。
中产阶级人群扩大。据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有54%的中国城镇家庭属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6万至10万7000元人民币),到2020年预计将有54%的城镇家庭进入到"上中产"行列(年收入10万7000元至22万7000元人民币),届时城镇人口的76%将属于"中产阶级"(年收入6万至22万7000元),这个数字在2000年的时候尚且只有4%。据数据,2016年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83亿人,城镇人口数约7.9亿人,假设这个基数维持到2020年,也将至少有6亿中产阶级人口。
品类升级:钻石、K金受到青睐。消费者在品类和品牌的选择上也更加多元化,从以前的以婚庆为目的以黄金饰品消费为主到如今的钻石和K金广为流行。受西方文化影响,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对钻石、K金饰品以及快时尚饰品的热情高涨。著名钻石零售商DEBEERS针对一万名中国女性进行调查发现,48%的调查对象表示相比于获得名牌包、名表或是海外度假更乐意获得钻石。根据戴比尔斯2014-2016年的钻石消费研究来看,中国珠宝消费者无论是自我购买还是送礼物都倾向于考虑将钻石饰品作为首选,相比之下,美国消费者对钻石商品的热衷程度较低,而印度精英阶层同样对钻石饰品怀有高度热情。
钻石的原石开采供应被少数大企业垄断。就钻石产业链而言,原钻经开采后传递给切割商进行加工,然后通过钻交所分销给下游珠宝企业,而后经过批发、零售等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
总体而言,对于产业链把控能力强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更能够拥有较好的货品资源。另外,钻石开采难度大、加工复杂,属于稀缺资源。4C是衡量钻石价值的技术性指标,按照钻石4C维度来看(重量(CARA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重量越重、越接近无色、越纯净无杂质且切工越精细的钻石的价格自然也就越高。在相同或相似的4C条件下,品牌力越强,设计感越强,价格也会相应越高,即所谓的品牌溢价。例如相似的4C条件下,周生生的订婚钻戒零售价14000元,佐卡伊的定制价格10100元。
目前,钻石饰品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相对三四线城市更高,未来三四线城市具备较大的钻石市场开发空间。
K金实则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在硬度上高于传统铂金,易打造成型易保存,且色彩上可呈现多种不同颜色,例如14K中有红色、红黄色、深黄色、淡黄色、暗黄色、绿黄色;18K中有红色、偏红色、黄色、淡黄色、暗黄色,时尚多变,受年轻消费者青睐。K金首饰具有价格偏低的特点,内资品牌潮宏基主打K金饰品,一款18K金首饰因款式、做工等不同,价格范围可以在500元-2000元内不等,而掺入钻石后,价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与钻石相似的是,K金同样享有品牌溢价,例如国际大牌卡地亚(CARTIER)的18K玫瑰金镶钻耳环售价可高达20000人民币以上。
珠宝消费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根据2017年钻石行业报告来看,购买钻石的女性顾客年龄分布绝大部分处于18-44岁之间。其中,泛90后逐渐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一群人,这部分人群在1985-95年前后出生,当下对应20-35岁年龄段,他们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积极探索新事物,追求个性、时尚和品味,对于珠宝首饰有着多元化的需求。2006-16年十年间,我国这部分人群占比总人口比例提升近1个百分点,人口数净增加约22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