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提升是珠宝行业长远发展的立足点
在情感与文化的双向结合,是品牌安身立命的关键,而于珠宝行业而言,文化若得不到提升,加工制造的低端形象则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更无谓长足发展。
文化先导,而后有情感消费
深圳珠宝企业以加工为主,所以业内常见在加工上寻找融进文创的方式。品牌号召力弱、管理不规范、缺乏长远规划,这是大部分深圳珠宝企业的通病。因此,盲目去谈创建品牌、提升品牌文化,有些为时过早,而在产品上寻找文创出路,在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上赋予文化,就现状来看,也算作有的放矢。
以火热的"古法金"为例,它其实旧而有之,但重回大众视线,则应是随着"佛系"这个词流行开来的。佛教讲因果,凡事追求本源,遵循自然之序,不做人为修饰;古法金加工工艺保持黄金原有色泽、质感,不做修饰,体现本真之美,无疑与佛教审美两相契合。对于古法金的流行,这并非是工艺的倒退,而是人类审美观不断演变的结果--对千篇一律的厌倦,对差异化的孜孜以求,而当下流行的古法金,正是对旧有黄金首饰审美的颠覆,是具有差异化的。
总的来看,人类情感围绕文化演进、变幻,而消费则同情感息息相关,因此,珠宝品牌、产品体现主流文化、抓住顾客情感后,引导消费就变得理所当然。"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单单只看到古法金的复古工艺,我们要仔细研析它背后代表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指引,单一的古法金技艺并没有特点。在购买的递进进程中,是文化先导,而后才有情感消费。"
传承,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引领下,诸多珠宝企业深入挖掘灿烂文化遗产,并将传承、发扬作为发展必需。国人固有的文化情感使得我们对舶来品的认知度有限,只有当其产品与文化高度契合时,才易被接受。也因此,在文化遗产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传承而非简单地继承,正是当下珠宝业的必需。
文化有隐形和表象之分,眼下大多数珠宝企业在做包含中国元素的产品和设计时,往往只注重表象,而忘了内在,存在表面象、神不似的弊病,究其原因,在于生搬硬套。珠宝品类众多,找寻到符合本身属性的文化尤为重要。大众审美的顺序在于,'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因此,如果珠宝产品的设计者能够扭转当前的设计格局,不再先创作、再达意,而是在创作前先立言、再造象,最后将作品意境完整表述出来,消费者才能清晰理解,从而达成购买行为。
对于以加工制造见长的深圳珠宝企业,制造商面对的客户是B端的零售商而非C端的消费者,因此,订单的偏好往往是隔着一层甚至是两层环节,并非触摸到了零售市场的本质。因此,跟风、模仿在当前很难避免。要摆脱桎梏,文化的提升、创意的表现、技术的革新,缺一不可。
工艺探索永无止境 文化提升首当其冲
文化瓶颈未冲破,珠宝行业就难言长远发展。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有文化传承,民族才得以延续,社会才得以发展。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珠宝是表达文化与情感的最佳载体,那么,在这个最佳载体中体现中国文化与情感,则是身为中国珠宝人的职责和义务。
在"一带一路"的指引下,文化先行的优势可以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自然也能令珠宝行业经历更好的洗礼与变迁。近来我们常常提创新、创意,其实就在于工艺和设计的双重突破--工艺探索永无止境,而文化的提升则是当务之急。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值此行业发展瓶颈时期。所以珠宝从业者与珠宝企业,需要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将文化提升贯彻到发展规划中,共同推动整个行业去做这件跟国家的文化战略、文化自信息息相关的事,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通过珠宝艺术得以传承和创新,真正实现文化复兴,真正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