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黄金饰品”参加展销会为由 骗取30公斤黄金首饰
临近年底,相信各行各业都在辛勤忙碌着,希望在年终总结时能为今年画上一个完满的句点。然而,当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时,却也有人动起了歪脑筋--为"不劳而获"打响了心中的算盘。
最近,深圳就出了这么一个新闻:
早前,做珠宝加工行业的冯女士接到一位同行陈某的电话,陈某表示想"借"一些黄金饰品去上海参加展销会。第二天下午,陈某在冯女士的工厂共"借"走了超过6公斤的饰品,连同加工费共价值230万左右。
面对不小的数额,冯女士出于对陈某的信任,仅仅签了一份收据作为凭证,并未出具合同。
11日晚上,几名同行联系了冯女士,表示无法联系上陈某。几人察觉出不对劲,便前往陈某的工厂,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借金人"已经卷"金"消失了。通过询问同行,冯女士发现陈某于10日下午将"借来的"黄金饰品全部熔成金砖,变了现。
在这次的"借金事件"中,受害者有8人,被骗走的黄金高达30公斤,总价值约一千多万。
冯女士表示,每年年底这一行都会出现个别人跑路的情况,但是行业内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合作都靠信任而非合同、合约,因此,即使被跑了帐也只能自认倒霉。
"希望我们这个经历能让大家都把这一方面规范起来。"冯女士补充说,并希望行业协会能够提供一些正规的相关文件,让商家们能够保护自己的财产。
记者联系了深圳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了解到,协会早有规范交易的呼吁,但行业内几乎无人执行,加之协会没有决定权和处罚权,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一再发生也是无可奈何。
在此,小编提醒大家,虽然交易时信任很重要,但单凭"刷脸"不可取!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珠宝营业场所人员一些防范小知识。防范意识尤其要提高,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当前市面上珠宝店常见的偷盗伎俩主要是:
1、制造混乱
多人配合,同时向销售顾问要求试戴或观看珠宝来为偷盗者做掩护。
2、老外客串
手法和第一点类似,通过一名以上的外籍同伙让英语不好的销售员情绪紧张,以此来掩护作案者。
3、以假换真
这种偷换方法有两种:
一是不断要求试戴,然后用提前准备好的赝品调包正品。
二是刚购买后立即要求退货,用假货调换真货。
针对以上伎俩,我们的销售人员只需要注意下面这些点就可以了。
1.不要让商品离开自己的视线。从商品拿出到商品出柜到售出这段时间,需保持商品时刻在销售人员的视线范围内。
2.做好一对一服务,不要一多对同时服务。
3.不要过多的给顾客试戴商品,要有条理,试戴好的商品要及时收好。
4.遇到沟通问题应及时向其他店员求助,务必做到沉着冷静地对待每一位客人。
只要遵循这些,小偷也就没有下手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