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珠宝世界

上海70年的变迁发展 折射了中国黄金珠宝市场的过去和未来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宝石珠宝世界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品牌的云集之地。或许是因为纵贯整座城市的黄浦江的滋润,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在展示强大张力的同时,又散发出温和的柔情。这种内敛又兼容并包的特征,让它区别与其他内陆大城市。新中国

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品牌的云集之地。或许是因为纵贯整座城市的黄浦江的滋润,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在展示强大张力的同时,又散发出温和的柔情。这种内敛又兼容并包的特征,让它区别与其他内陆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上海已经成为国内极为重要的黄金珠宝零售市场之一,占据中国黄金珠宝零售市场八分之一份额。而其黄金珠宝产业的特点也如其城市精神一般,别具一格,又有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海派之风。古色古香的豫园、繁华的南京东路、高雅的淮海路、时尚的徐家汇、新兴的五角场,国内连锁巨头、港资品牌、国际品牌、本土品牌等各种层次的珠宝店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区域里聚集,生存扎根。

70年来,上海独特的黄金珠宝文化传承、市场变迁、产品格局和品牌发展,折射了中国黄金珠宝市场的过去和未来。

地处黄浦区的豫园商城,以前被称作老城隍庙市场,数百年来一直是上海特有的人文标志和城市名片。这个颇具明清风格的市井街市与城隍庙、豫园一起,形成了一个集庙宇、园林、商铺、美食、旅游为一体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

城隍庙珠宝市场的变迁

了解城隍庙的黄金珠宝业变迁历程,也就是阅读上海黄金珠宝业的发展史。

据黄浦区地方志记载,早在1773年,上海县城内的第一家银楼杨庆和,就在老城隍庙的庙前大街上开店。1820年,上海裘天宝银楼的前身--裘天宝德记在今天城隍庙的方浜中路、中华路转弯角上开店。到了1848年,如今大名鼎鼎的老凤祥的前身凤祥银楼,也选择在老城隍庙开店。后来,像方九霞、宝成、庆云、景福、老庙黄金的前身费文元等旧上海老银楼也相继在此开店。这样,昔日老城隍庙的庙前大街就逐渐成为老上海人购买金银首饰的主要场所,被称作"黄金街""银楼街"。

老城隍庙的"黄金盛世"一直持续到1946年。1947年,国民党政府宣布实施经济紧急措施,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收受及熔化黄金金块。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城隍庙里的方久霞、裘天宝、费文元等16家银楼受到波及,银楼经理纷纷被捕,上海银楼业迅速崩溃。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庆和、裘天宝等金店又因公私合营而停业。由此,老城隍庙这个老上海最集中、最繁华的金银珠宝市场就这样消失了。

城隍庙黄金珠宝市场的重新崛起是在改革开放后。1982年,国家正式放开了黄金内销政策。而在此之前的1981年,豫园商城的老城隍庙工艺品商店已率先推出了针对市民的黄金饰品零售业务。

1980年,豫园商城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希望能经销黄金饰品。申请在1981年获得了批准,当时豫园商城获得的政策是市民可以用代汇劵购买素金,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K金等其他首饰产品,"我们成为国内第一个放开人民币购买许可的黄金首饰销售点",时任豫园商城总经理的顾国椿说道。

随后,顾国椿将豫园商城内老城隍庙工艺品商店的一间厢房拿出来销售黄金首饰,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老庙黄金的前身。当时,还在城隍庙大殿的工艺品商店,开出了两节黄金柜台,"这是上海第一家黄金零售店,也是全国第一节黄金柜台。"顾国椿说道。1982年,老城隍庙工艺品商店就已成为上海最大的黄金首饰零售店。

不过,那时候的老城隍庙工艺品商店不只是卖黄金,像丝绸、泥塑等工艺品都在卖,黄金首饰只不过是很小的部分。1989年,陈久成为老城隍工艺品商店的负责人。陈久接手后,将黄金首饰作为主要卖品,老城隍庙工艺品商店就这样渐渐被人称作"老城隍庙黄金"。1991年,老城隍庙工艺品商店的黄金销售额已经达到1亿元,为全国最大的黄金首饰销售门店。

1992年,陈久把"老庙黄金"和"老城隍庙黄金"两块牌子同时注册了商标,并将柜台数量扩充到56个,当年的销售金额增长到2亿元。到了1994年,随着豫园商城进行布局调整,老城隍庙黄金搬出了老城隍庙大殿,迁至豫园商城内新建的景荣楼,直接挂牌为老庙黄金,当年的销售额达到4亿元。老庙黄金的大获成功,让老城隍庙这个昔日的黄金首饰销售中心重新焕发了活力,开始吸引更多的金店来到豫园。

1993年9月,亚一金店的前身--豫园商厦,在今天豫园旧校场路和福佑路口交汇的十字路口上开业。在20年后的今天,这个"黄金"路口已经形成了老庙黄金、亚一金店、老凤祥、东华美钻、周大福、张铁军相争的局面。

0